广西艺术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度报告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我校现有学科布局结构比较合理,专业设置基本能够体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专业研究层次和社会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各学科专业互为支撑,各具特色,能跨领域融合,又能凝聚特色并突出重点。音乐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依托北部湾比邻东南亚各国的地域优势,利用广西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及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便利,完善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方面已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基本雏形打造和教研体系的成型。
中心各学科专业师资梯队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凝聚力强,团队协作效果突出。教师学缘背景搭配有致,师生共同营造勤学精艺、创优争先、学风优良、亲爱精诚、严谨笃实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中心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围绕高素质音乐类艺术人才培养,明晰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开展系列实验教学活动,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并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高度契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中心建设以提升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适应地方艺术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新趋势,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集教学、科研、艺术实践于一体、突出学科优势和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室。为培养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艺术特长的素质高、业务强、能歌善舞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实用型艺术教育人才和表演人才提供硬件支撑。
中心承担的教学任务涵盖我校本科各专业方向开设的相关实验课程,最大限度的利用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发挥作用。同时紧跟知识更新步伐,教学实践设备更新周期科学合理。实验中心管理制度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保证了各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的同时规范了日常管理,实现了实验教学中心的使用率最大化。
中心实验教师队伍主要由专业教师组成,目前有专任教师168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73人;博士20人,硕士132人,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占75%,专任教师获博士学位的比例达10.74%,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团结协作、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团队中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也有“八桂名师”和博士生导师。学科二十余人次在重要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鼓励青年教师报考与攻读博士学位。2020年,本学科已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正在申请或报考博士教师12人。
我校实验教学中心对实践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人才就业情况良好,服务输出面广泛。近年来我校师生积极实践教学,在全国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均有获奖,较好的展示了自身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验实训的教学成果。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民族管弦乐实验室:本专业学生以学习民族器乐演奏与相关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以独奏、重奏、合奏为核心构建起系统、科学的教学培养体系。
培养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实践能力强,业务扎实,常年活跃在区内各个层面的舞台上,是我区民族器乐表演的主力军,近年多次赴东南亚国家对外交流演出,为国际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获得很高的评价。同时,培养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在各区各高校、单位担任教学、文艺骨干,为促进、推动我去民族器乐事业贡献力量。培养的民乐演奏人才经常在区内专业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并分别在文化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专业赛事取得优异的成绩,专业素质过硬。
本科毕业率接近100%,多名学生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2.声乐实验室: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围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舞台表演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应用知识和歌唱技术、能够胜任独唱、重唱、合唱以及综合类舞台表演的需要。在培养演唱能力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声乐教学以及科研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声乐教师的岗位。
3.音乐创作与制作实验室:本专业进行了作曲系作曲主课期末考核工作。接受考核的学生为作曲系一至四年级的全体本科生,考核的所有作品均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量完成,其中不乏技术成熟、形式新颖、立意独特的佳作。考核全部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室,考试过程中实验室所有相关设备运转正常,当对于以往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考试来说,不论在操作环节、视听效果、师生互动听等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极大的提高了作曲主课考核的工作效率。学生的创作水平以及专业基础技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4.西洋管弦乐实验室:西洋管弦乐实验室培养目标与我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定位相符合,符合社会对管弦演奏人才的需求,从近年来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管弦演奏人才的适应性好,团结合作意识强,业务能力佳,能很好胜任工作需要。
西洋管弦乐实验室的历届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几乎达到100%。2020年2名学生获得本校硕士研究生录取资格,数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研究生。
5.民族艺术实验室:培养目标与我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定位相符合,符合社会对民族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从近年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民族音乐表演人才胜任工作需要。实验室历届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在95%以上,就业率在90%以上。
6.民族音乐应用研究实验室:培养的音乐学理论青年人才经常在国内顶尖专业比赛中获得殊荣,取得突破。如专业学生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主办的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上音院社杯”全国音乐书评征文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实验室教师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指导专业学生获得并完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创项目40余项。民族音乐应用研究实验室毕业生的历届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几乎达到100%。数名应届优秀毕业生还分别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韩国世宗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7、钢琴实验室:培养目标与我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人才就业情况良好,能较好满足社会对钢琴演奏、教学及伴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近年来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钢琴表演人才的专业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适应性好,团结合作意识强,得到用人单位一致肯定与认可。
钢琴实验室的历届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几乎达到100%。2020年1名毕业生获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3名学生获本校硕士研究生录取资格。
8、流行音乐实验室:本专业学生以学习掌握流行音乐演唱、演奏技能和现代流行音乐基础理论为主,强调个性与共性结合。创作与实践结合,加强学生演唱,演奏能力的培养。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加强演唱与现代乐队合作的能力,加强流行音乐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创作品与实践)加强现代流行音乐演唱、演奏理论方面的培养(毕业展演、答辩)。
9、录音艺术实验室:本专业培养目标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日常课程中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多年来教学成果丰硕。近年来,录音艺术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赛事,包括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美国丹尼奖(Denny Awards)国际电子音乐比赛、声音学院奖、全国校园混音大赛等,并获得包括一等奖在内的三十多个奖项。在科研成果上,以广西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为土壤,指导学生主持或参与了十多项教育部级、省厅级、校级科研项目。
录音艺术实验室的历届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情况优良,绝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并在行业一线实习与工作,工作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包括网易游戏、湖南卫视《声入人心》《天天向上》《我是歌手》节目组、传新科技有限公司、西山居游戏等。
二、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队伍强质增量工程”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加快推进,中心通过学校每年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还进一步招聘制度和规范招聘流程,有效改善教师学历、学缘结构,在调整、优化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专任教师数量,形成了一支数量上基本适应中心发展需求,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拥有专业实力雄厚、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全国一流的音乐专业艺术院校,中心现有专任教师168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73人;博士20人,硕士132人,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占75%,专任教师获博士学位的比例达10.74%,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团结协作、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团队中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也有“八桂名师”和博士生导师。学科二十余人次在重要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鼓励青年教师报考与攻读博士学位。2020年,中心已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送培在读博士教师8人,正在申请或报考博士教师12人。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2020年,中心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出了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努力培养一流专家,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兼研究和教学于一身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1、以进编、院聘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推进竞争和激励机制。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青年教师考硕考博。35岁以下教师5年内要力争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3、制定青年教师进修计划,平均每年派出2-3名教师到重点大学、国外大学进修或学术交流。
2020年,中心已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送培在读博士教师8人,正在申请或报考博士教师12人。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中心以广西艺术学院“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先进生产力”作用,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服务管理。在“以人为本,传承文明,以研导行,开拓创新”理念引导下,着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20年度,我校在广西艺术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验中心科研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中心在2020年度本学科获得国家项目3项,经费35万元;省部级项目达到8项,经费合计19万元;其他政府项目达到16项,经费达15.2万元;非政府项目(横向项目)3项,经费达301.5万元。
1、钢琴实验室:主持课题3项:2020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培育项目《现代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广西民歌元素分析及比较研究》;2020年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课题《西方钢琴技术在广西民族音乐中的运用》;2020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浅析威廉.吉尔洛克的教学价值》。参与课题2项:2020年校级教改“思政”课题《钢琴演奏艺术研究》;2020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浪漫派钢琴作品的演奏艺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篇:《视觉联觉艺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以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教学个案的研究》、《俄罗斯钢琴学派民族化发展研究——兼论对广西音乐文化发展的启示》、《钢琴室内乐演奏教学探究》、《李斯特改编的<游吟诗人>和<埃尔南尼>演奏技巧分析》、《协同创新视角下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广西当代音乐创作中线性逻辑和声方法的运用研究》收录于《八音和鸣——广西区域音乐艺术理论研究》论文集;《体裁融合音乐探析》发表于《艺术家》2020年第3期;《论民族钢琴改编曲的教学价值与应用》发表于《科教文汇》2020年第4期;《西方幻想曲的形成与发展》发表于《艺术评鉴》2020年第5期。
2、录音艺术实验室:本年度完成区级教改课题项目《音乐录音的后期制作》,该项目为线上教学提供了范本,扩宽教学思路,为录音艺术学生在专业课程上实现线上精准教学。该项目荣获广西艺术学院课程建设奖。
3、音乐创作与制作实验室:丁铃教授为负责人的教改项目《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丁铃教授主持的项目“2017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水平创新团队及优秀学者计划资助团队及带头人”《广西民族风格音乐创作与舞台实践高水平协同创新团队》建设进入结题阶段,2020年12月10日举行了项目结题专场音乐会,演出9首团队成员作品。
4、西洋管弦实验室: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小提琴音乐民族化探索研究》正在研究阶段,2020年有多项校级教改科研项目获得审批立项及结题,多篇论文在国家级与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5、东盟特色乐器教学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李林以东盟特色乐器教学实验室的教学实践为核心,进一步推进自治区教改课题A类项目1项:东盟特色乐器课程《泰国“皮帕特”音乐》的推广与教学研究(经费:2万),目前课题进展顺利。此外,以泰国传统乐队“皮帕特”中的15件(套)打击乐技能为教授对象,围绕其中的6件主奏音高乐器(高音木琴/Ranatek、低音木琴/Ranat tom、大围锣/khongwongyai、小围锣/khongwong lek、高音金属木琴/Ranatek lek、低音金属木琴/ Ranat tom lek)和9面(套)无音高打击乐器(双头鼓/taphon、对鼓/klong-kheak、双面鼓/Songna、地鼓/Klong that、伊斯兰锥形小鼓与手鼓/Thon-mahori、rammana,碰铃/Ching、响板/Grum、小镲/Chap lek)以及印尼昂格隆/Aunklung等展开了技能与理论的教学实验与实训,特别在乐谱解读、整理和改编工作上成效突出。先后将9首曲目的“泰字乐谱”翻译、整理为五线谱,创编“皮帕特”乐队作品 2部。
6、声乐实验室:马兴智、危瑛老师获2019年校级科研项目。马兴智获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一般B类。马兴智、熊雷老师获2019年院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歌声里的中国”——声乐艺术思政课 》广西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批立项项目;2020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区域展演平台视域下的“创、研、演”》 一体化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意大利歌剧唱法技巧在广西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7、民族音乐应用研究实验室:实验教师凌晨博士获自治区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中国—东盟音乐民族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吴霜教授获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应用》;杨柳成教授主持的实验课程《音乐名作欣赏》获得广西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等。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1、项目立项与结题
由侯道辉、蔡央、王莉萍、舒芳、胡柳、 曹可欣、吴俊菲、岳书明、 陈坤鹏、杜益兴、贾阿龙申报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在民 族管弦乐队合奏课中的运用与实践》获批2020厅级教改项目立项结题。
由王岚岚、吕军辉、丁玲、吴俊菲、汤晖、 苏沙宁、陈红、刘彤雪旎、 刘燕申报的《古筝教学模式和教学内 容改革研究》获批2020厅级教改项目立项结题。
由刘海燕、曾彤、邹延葆、李凌燕、 曹可欣申报的《经典诗词诵读与声乐表 演专业互促融合的实践 教学研究》获批2020厅级教改项目立项结题。
由邓敏、曾娇琳、郭鹏、崔静瑶、李俊、 江唯、赵宇、赵柱、邓毅志、 梁旻昱申报的《高师键盘乐器多元化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批2020厅级教改项目立项结题,由刘述贵、何文干、欧阳艳、谢迪、邹福君、梁绍武、陈坤鹏申报的《中国优秀流行歌曲演唱分析》获批2020厅级教改项目立项结题。
2020年9月,丁铃教授指导广西艺术学院自治区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项目《壮族民歌的风格研究和实践创作》,已结题。2020年9月,丁铃教授指导项目《京族风格音乐作品的和声内涵及创作应用实践研究》2020年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结题,并获得优秀项目。
钢琴实验室:主持课题3项:2020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培育项目《现代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广西民歌元素分析及比较研究》;2020年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课题《西方钢琴技术在广西民族音乐中的运用》;2020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浅析威廉.吉尔洛克的教学价值》。参与课题2项:2020年校级教改“思政”课题《钢琴演奏艺术研究》;2020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浪漫派钢琴作品的演奏艺术研究》。
流行音乐实验室:陆娅妮老师于2020年6月9日完成2017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流行演唱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合的创新教学》结题,岳书明《萨克斯管重奏模式的应用研究》获2020广艺校级科研项目立项。莫笑萍参与课题《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获2020年度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国家三类课题,项目编号:CEFA2020022ND。陆娅妮于2020年6月28日完成2018年获批的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壮族现代作品演唱艺术的审美研究》结题;刘述贵于2020年7月完成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优秀流行歌曲演唱分析研究》结题。
华伟副教授成功结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的项目,项目名称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铜鼓乐器的频谱与音质对比分析研究》。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中心依托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着提高学生专业艺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我校研究生、本科生实训教学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应用空间。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现已成为现今我国新音乐创作与展演的三大平台之一。影响力辐射整个东盟国家和部分欧美国家,为我校师生创演实践及教学理念、成果宣传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拥有专门门户网站,2020年信息资源总量约45MB,更新量14MB,年度访问量71206人/次,中心信息化资源管理人员均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均获得不少于四个模块的相应科目证书。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中心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实践平台,覆盖率达到100%。包括面向教学计划的实验课程开放和面向教学计划之外的实验课程开放,满足必修课程学时要求的实验项目中,将已有的实验项目面向学生全面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最基本的形式。实验室还制定有较为完善的安全操作守则,包括实验室使用总则;消防安全;环境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事故处理与奖惩条例等多个方面,要求全体教师及学生学习安全操作守则,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中心实验室2020年设备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事故发生。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一、社会服务成效
2020年,中心依托学校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完成教育厅多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服务广西各地区高校师生和广大市民。广西艺术学院民乐团、合唱团多次代表广西参加国内外众多大型音乐赛事活动,并受邀进京献礼演出,成功亮相国家大剧院。中心-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社会服务功能,接待1.0万人次的来访,其中接待学校各部门的事物性参观36次,举办新生入学教育“音博之旅”活动8场,接待区党委机关幼儿园、广西大学附小等社会团队预约参观12次。
二、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成效
2020年12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中国文莱、中国缅甸、中国马来西亚(文化)旅游年文艺演出及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展,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局长谢金英、文莱驻华大使拉赫玛尼、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出席活动并致辞。我校贺翔、吴清、胡诗语老师及舞蹈学院同学们受邀参加演出,获高度赞誉。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顺利开展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东南亚音乐舞蹈文化系列特色工作坊。2020年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东盟音乐周,举行6场音乐会、3场高峰论坛、3场民间音乐工作坊(首次)等,让“中国-东盟音乐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盛典。
1、声乐实验室:在本年度邀请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高鹏莅临我院讲学。同时,为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万山红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不定期来我院进行指导。两位专家的讲学,从声乐技术、歌唱语言、舞台表演等多方面对我院青年教师进行了专业性指导,收获很大。声乐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依托音乐与舞蹈学重点学科、广西艺术学院“南湖讲座”等科研建设平台,聘请广州大学音乐学院王洪涛博士莅临讲学,为师生讲解《俄罗斯浪漫曲》的传承与发展。受疫情影响,线上课程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本年度马兴智副教授参加广州大学“云上乐享,星耀广大”音乐学术周活动,在“人人讲”平台举办《浅谈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专题讲座。马兴智副教授作为纽约国际歌剧比赛中国赛区评委,完成了百余名高校教师组的评审工作。
本年度排演了我校原创歌剧《大汉海路》,荣登上海歌剧院汇编的2020年度歌剧大事件,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2020年是中国艺术歌曲诞生100周年,马兴智老师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艺韵百年》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社会反响强烈。多名师生参加了广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五一劳动节晚会、“大地飞歌”南宁民歌节晚会、电商助力扶贫晚会、自治区党校主题党课活动等各项演出。录制抗击疫情歌曲《听党指挥,中国必胜》、《春回大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作品,吹响了广艺人抗击疫情的号角,以实际行动实现“以艺抗疫”。
2、西洋管弦乐实验室: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艺术学院、湖北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等单位开展协同育人项目,为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及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验室有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和管弦重奏组三个重要演出实践团体,承担教育厅及学校重要展演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展示与社会实践效果。其中,交响乐团师生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创作计划、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作品计划、2019年全国现实主题舞台艺术重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彩调剧《新刘三姐》的排练与演出,于10月赴上海大剧院及国家大剧院进行巡回展演,中央、国家机关省部级及自治区领导出席观演,演出受到广泛赞誉,交响乐团师生的业务水平及职业精神受到自治区领导及各位专家的高度好评,展现出交响乐团的光辉风采;依托学校教务处“校企合作”项目平台,交响乐团与南宁市艺术剧院合作开展2020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校园”项目——“传统戏曲、精品剧目进高校”演出活动《致敬经典·圆梦小康》交响音乐会,于11月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等多所区内高校进行巡演。音乐会中演出歌剧《大汉海路》中咏叹调《海风吹》、艺术歌曲《正如你的青春年少》、女生六重唱《扁担歌》等我校教师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在普及高雅艺术、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对我校的教学成果与艺术创作起到了良好的展示与推广作用,进一步提升艺术实践与服务社会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广西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实验室、东盟特色课程教学实验室:2020年12月,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数字展厅竣工并展出。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数字展厅,运用音乐地图、数字声音、空间感知、数字交互、数字典藏等新型展示路径,聚焦民间音乐艺术藏品、展演、教学和科研,着力弘扬和传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展呈中发挥我校跨学科优势,借助音乐与舞蹈、美术学、影视传媒、设计造型、文化管理等多个学科力量,共同打造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化展示平台,提升音博馆的数字化程度。音博馆数字展厅的建成,将对我校学科建设在社会服务、原创音响档案运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音乐创作与制作实验室:2020年4月组织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7级作曲班北海采风实践活动。作曲系师生采风活动旨在增进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师生对各地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了解,累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积极性。举办学术讲座1场,2020年12月18日,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诗原教授学术讲座《中国现代音乐,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5、民族音乐应用研究实验室:实验教师吴霜教授2020年10月在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开展题为《区域文化视阈下岭南少数民族歌乐的形态解读》的专题发言;蒋燮教授10月在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开展题为《客韵悠长: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 的专题发言;杨柳成教授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八届年会开展题为《广西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评论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专题发言;李莉教授11月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音乐史专家论坛暨中国音乐史学百年学术研讨会开展题为《中国区域音乐史的研究历程、理论与方法》的专题发言。实验室还于本年度邀请到5位国内音乐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胡亮、杨正君、孙志鸿、赵书峰、黄羽)开展线上、线下讲学活动,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力地支撑了专业教学建设。
6、钢琴实验室:2020年8月,侯忆皓、詹乐、李松坤等钢琴系教师参加第六届KAWAI亚洲钢琴大赛暨广西艺术学院优秀教师钢琴音乐会。2020年10月18日至23日,作为特邀表演艺术家,薛莉山参加上海长宁区愚园路国际钢琴艺术节,参演开幕式暨专场音乐会,上海电视台“新闻坊”特此报道。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作为特邀表演艺术家,薛莉山参加由新疆克拉玛依市体育文化旅游局主办的第一届新疆克拉玛依市钢琴节,举办专场音乐会。2020年11月22日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钢琴系青年教师音乐会,2020年11月25日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钢琴系获奖学生代表音乐会。举办钢琴系优秀师生音乐会,向社会及专业同行充分展示本学科方向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加强学科内在品质的提升与宣传,打造全区业内标杆,扩大本方向在全国乃至东盟地区的影响力。
7、民族管弦乐实验室:加大师生实践展演活动,参加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40周年系列活动,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开幕式《壮美之约》,壮美和韵 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中越文化友好音乐会,2020年第九届中国东盟音乐周闭幕式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德保县2020年“脱贫感党恩 奋进新起点”文艺晚会,广西艺术学院主题教育党课走进自治区党校文艺晚会,到人民中去——广西文联、广西艺术学院文艺志愿服务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艺演出,2020年民乐系青年教师音乐会。
8、录音艺术实验室:
2020年3月,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录音艺术系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参加了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学院主办的“寻找未来音乐创作人”活动。
2020年9月18日,著名音响师何飚专程来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录音艺术系,针对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科规划、课程设置、专业建设进行指导交流。
本年度录音艺术系开展“录音艺术卓越人才班”研学活动,由华伟副教授、蔡侃老师、李勋老师分两批赴浙江、上海、北京学习,共举办17场讲座与实践交流。
2020年10月16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浙江嘉善SE美高音响公司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著名音响工程师David Bie(美国)开展题为《扬声器研发技术剖析》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6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浙江嘉善SE美高音响公司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著名音响工程师马昕;著名音响师、系统工程师许勇;著名音响师、录音师马文钊开展题为《沉浸式交响乐扩声技术分享》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7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音乐厅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上海音乐厅音响师、录音师张军开展题为《传统和现代的交汇—上海音乐厅的音频系统设计思路》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8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NEW BAND STUDI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录音师、混音师、音乐制作人刘思宇开展题为《流行音乐混音中的人声处理技巧》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8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乐王集团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资深声音行业专家、乐王集团董事长明晋冬开展题为《Dolby Atmos全景声的工作流程与Pro Tools软件演示》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8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Sound Disk Studio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录音师王南南开展题为《音响工程中的音乐艺术》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9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房大磊副教授开展题为《《ITB、模拟Summing与混合混音 In The Box、Analog Summing&Hybrid Mixing》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9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科技方向陈世哲老师开展题为《音乐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9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费迪曼逊多媒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费迪曼逊总经理、技术总监徐真德《耳机三维声虚拟仿真技术的实现与应用》的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9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上海小船录音棚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著名高级录音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胡桃源开展题为《中国民族乐器的录音与混音》的学术讲座。
2020年11月29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北京飞来音音乐母带工作室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音乐与音频制作技术领域的技术工程师、音乐人熊鹰开展题为《从作曲到母带处理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的学术讲座。
2020年11月30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北京31 Studio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国内一线音乐制作人、青年作曲家刘三斤开展题为《乘风破浪的混音——全面解析Mixing》的学术讲座。
2020年11月30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北京中国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唱园区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唱片总公司首席录音师江松松开展题为《各种不同类型录音工作室功能及用途的介绍》的学术讲座。
2020年12月1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北京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录音师、混音师黄煦开展题为《人声及合唱的录音与混音》的学术讲座。
2020年12月2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北京响鼓音乐文件传播有限公司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格莱美获奖者、著名录音师卢楠开展题为《录音技术与后期混音制作》的学术讲座。
2020年12月3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粤北开展题为《漫谈录音艺术》的学术讲座。
2020年12月5日,录音艺术系师生赴北京Tweak Tone Labs录音室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国内一线录音师、混音师刘韧开展题为《嘻哈风格音乐的混音》的学术讲座。
2020年12月19日,上海音乐学院的七位硕士、博士、博士后参加2020第九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硕博学术论坛,录音艺术系研究生黄彪、Federico Lucchi(加拿大)分别开展题为《交响乐后期音乐缩混思路分享——以原创歌剧<血色湘江>选段<红色的军旗>为例》、《Reinforcing sound with multi-channel surround speaker systems for live performances》的学术讲座。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2020年12月,中心—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数字展厅竣工并展出。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数字展厅,运用音乐地图、数字声音、空间感知、数字交互、数字典藏等新型展示路径,聚焦民间音乐艺术藏品、展演、教学和科研,着力弘扬和传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展呈中发挥我校跨学科优势,借助音乐与舞蹈、美术学、影视传媒、设计造型、文化管理等多个学科力量,共同打造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化展示平台,提升音博馆的数字化程度。音博馆数字展厅的建成,将对我校学科建设在社会服务、原创音响档案运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心—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社会效益,接待1.0万人次的来访,其中接待学校各部门的事物性参观36次,举办新生入学教育“音博之旅”活动8场,接待区党委机关幼儿园、广西大学附小等社会团队预约参观12次。
(三)、策划开展各种公益活动,重视媒体宣传。立足展、演、研三方面,开展了2020年东盟音乐周印尼甘美兰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专题音乐会,并赴靖西市开展脱贫攻坚一线慰问演出活动等。
印尼甘美兰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专题音乐会
赴靖西市开展脱贫攻坚一线慰问演出
学生龚言参加全国政协2020年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
(四)、举办“壮音语宝-广西壮语特色音频资源库”项目系列专题讲座。
(五)、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承办“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会议期间展示了我校音乐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及学术研究、展演水平。
(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学术讲座。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孔嘉宁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叶思思博士等开展学术讲座等。
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美国南加州大学钢琴演奏博士——叶思思博士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比较》人才培养项目专题讲座及钢琴专家课。
邀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CM)钢琴教授孔嘉宁在音乐实验教学中心双钢琴实验室举行钢琴大师课
(七)、成功承办第二届广西高校钢琴大赛,全区共有500多名师生参赛,邀请了区内外15位专家担任评审工作,举办两场音乐会、一场校企合作的精品钢琴展以及双创中心举办了两场对外公益讲座,扎实开展各项赛务工作。
第二届广西高校钢琴大赛比赛现场
第二届广西高校钢琴大赛比赛现场
学校党委常委、校长侯道辉为获奖选手颁奖
(八)、2020第九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南宁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致辞
图为二胡与交响乐队作品《天马》
交响合唱《壮乡颂》
(九)、音乐实验教学中心师生在“第13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喜获佳绩。由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第十三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集中展演活动于12月初在广西桂林市举办。此次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系列配套活动之一。经过20多年的兼收并蓄、开放发展,该展演已经成为富有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十)、音乐学院师生参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赴上海展演圆满成功。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西戏剧院创作排演、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师生参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于2020年10月5、6日应邀赴上海大剧院参加“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以新的主题、新的语境、新的人物、新的演绎方式,向上海观众展示了新时代壮乡人民追梦逐梦的奋斗英姿。
本次展演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是今年上海举行的首个全国综合性舞台作品集中展演活动,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广西、四川、陕西、上海等7个省市的9个剧种14台优秀新创剧目分别在上海的5个剧院上演,让上海市民“足不出沪”就能进剧场、看大戏,感受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最新的文艺创作成果。
彩调剧《新刘三姐》讲述了一个用山歌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温暖故事。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但融入了电商、网络等一些时代流行元素,更将彩调剧山歌体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精彩演绎了新时代壮乡新农村的全新故事,带给上海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让上海观众看到了一幅描绘广西壮乡人与自然、山歌与灵魂、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诗化和美的戏剧画面。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
(十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四幕歌剧《大汉海路》顺利展演。
2020年6月22日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四幕歌剧《大汉海路》在学校会演中心顺利展演。广西文联党委书记、主席吕洁,原广西文联副主席黄云龙、广西文联巡视员韦苏文、广西文联秘书长林超俊、广西演艺集团董事长林燕飞、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馆长覃广周、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中心总监王豫、著名“潮人谈”主编唐若莆,学校领导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观看演出。
四幕歌剧《大汉海路》由学校党委常委、校长侯道辉担任艺术总监、项目总监。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中国—东盟音乐周艺术总监钟峻程创作,音乐学院院长蔡央教授担任指挥,声乐系主任马兴智副教授担任导演,广西交响乐团与音乐学院师生参演。
《大汉海路》剧照
《大汉海路》剧照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场地不够,琴房欠缺,教师教学的琴房面积较小,无法达到较好的音响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够很好地达到演奏应有的效果。
(二)、在年龄结构方面上看,本专业教学梯队为老、中、青完整梯队分布状态,但中年教学骨干数量有限,青年教师成为主课教学的重要力量。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尽快发挥中坚力量,弥补中年年龄段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在专业人才结构方面,师资力量有待扩充,需进一步增加音乐制作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校加大力度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完善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使优秀的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并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承担起教学重任是本专业增强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设施更新速度较慢,部分设备老化,仪器设备配置分散等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缺少对学生由浅入深的实践实验能力的全面锻炼的硬件支撑。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自治区教育厅一直大力支持中心实验室建设,2020年度拨付“双一流”、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等财政专项资金约371万元进行中心建设,同时学校拨付了配套经费约742用于实验中心条件建设、环境改善和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主管领导高度重视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多次来中心调研,解决中心所遇到的经费、仪器设备、用房等问题。学校实验与信息化中心指导并监督中心建设及维护,并在中心用房和仪器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给予指导,使实验中心得以顺利进行。教务处作为本科教学主管部门,始终关注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对实验中心教师申请教改项目和我校本科生申请科研实训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实验中心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加大实验设备更新力度,使实验教学设备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领先水平,重点增购满足教师科研创作和学生实验教学、实践活动需求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实验室功效,合理分配资源。
(二)、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致力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积极参与各重大展演、竞赛等实践活动,提高我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添砖加瓦。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努力培养一流专家,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兼研究和教学于一身的师资队伍。
(四)、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拓展与国内外一流音乐、艺术院校的合作,有计划地推进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交流、讲学以及举办大师课等活动,加强学校各类学科领域资源的联动和协作。
第二部分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实验教学中心 | |||||||
所在学校名称 | 广西艺术学院 | |||||||
主管部门名称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s://metc.gxau.edu.cn/ |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教育路7号 | 邮政编码 | 530022 | |||||
固定资产情况 |
| |||||||
建筑面积 | 9428㎡ | 设备总值 | 3947万元 | 设备台数 | 5191台 | |||
经费投入情况 |
|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 372.1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742万元 |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侯道辉 | 男 | 1963-02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2 | 王晓宁 | 男 | 1960-12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3 | 蔡央 | 男 | 1964-10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4 | 吴霜 | 女 | 1973-10 | 正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5 | 黄文翠 | 女 | 1979-08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6 | 曾诚 | 男 | 1966-11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7 | 龚小平 | 女 | 1956-01 | 正高级 |
| 教学 | 其他 |
|
8 | 丁铃 | 女 | 1977-07 | 正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9 | 邱玉兰 | 女 | 1976-05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0 | 王小梅 | 女 | 1962-04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1 | 余宏毅 | 男 | 1964-01 | 正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12 | 蒙玲玲 | 女 | 1978-05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3 | 熊雷 | 男 | 1977-05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 | 郑清元 | 男 | 1969-09 | 正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5 | 陆娅妮 | 女 | 1978-1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6 | 危瑛 | 女 | 1979-06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7 | 张欣 | 女 | 1978-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8 | 陈艳 | 女 | 1974-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9 | 刘海燕 | 女 | 1980-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20 | 韦柳春 | 女 | 1963-03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21 | 侯忆皓 | 女 | 1970-06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22 | 余立 | 女 | 1977-11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23 | 毕丽君 | 女 | 1980-07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24 | 杨华 | 女 | 1977-1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25 | 董平文 | 男 | 1968-12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26 | 王岚岚 | 女 | 1971-07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27 | 王莉萍 | 女 | 1981-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28 | 李莉 | 女 | 1976-11 | 正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29 | 杨柳成 | 男 | 1972-09 | 正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30 | 刘述贵 | 男 | 1961-04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31 | 华山 | 男 | 1958-04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32 | 韦佳佳 | 女 | 1982-0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33 | 黄敏 | 女 | 1981-04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34 | 曹可欣 | 男 | 1978-06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35 | 吴丽云 | 女 | 1979-08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36 | 邓毅志 | 女 | 1981-0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37 | 杨妮 | 女 | 1981-10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38 | 马兴智 | 男 | 1980-09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39 | 陈雪 | 女 | 1982-0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40 | 高宇 | 女 | 1983-02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41 | 刘璐 | 女 | 1982-02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42 | 华伟 | 男 | 1982-05 | 副高级 | 主任 | 教学 | 硕士 |
|
43 | 陈斯凡 | 男 | 1981-10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44 | 蒋燮 | 男 | 1983-04 | 正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45 | 郭进 | 女 | 1961-12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46 | 沈明春 | 男 | 1969-02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47 | 雷霙 | 女 | 1985-04 | 副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48 | 李松坤 | 男 | 1980-03 | 中级 |
| 教学 | 博士 |
|
49 | 赵莉莉 | 女 | 1958-03 | 正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50 | 梁旻昱 | 女 | 1981-09 | 副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51 | 舒芳 | 女 | 1984-05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52 | 吴聆操 | 女 | 1982-10 | 中级 |
| 教学 | 博士 |
|
53 | 邹延葆 | 男 | 1987-05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54 | 李勋 | 男 | 1984-0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55 | 胡柳 | 女 | 1990-0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56 | 黄子书 | 女 | 1990-7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58 | 资静 | 女 | 1988-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59 | 吕军辉 | 男 | 1972-9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60 | 彭兆强 | 男 | 1963-11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61 | 王俊伟 | 男 | 1963-9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62 | 沈沛 | 女 | 1970-1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63 | 陆斌 | 女 | 1977-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64 | 黄鹏 | 男 | 1979-9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65 | 高武 | 男 | 1961-11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66 | 曹天 | 男 | 1981-1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67 | 张玉哲 | 男 | 1982-1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68 | 汤晖 | 男 | 1980-4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69 | 刘洋 | 男 | 1980-01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70 | 吴俊菲 | 女 | 1981-4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71 | 梁寒琰 | 女 | 1984-6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72 | 黄肖宁 | 男 | 1981-6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73 | 赵瑞青 | 女 | 1988-9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74 | 王璨雪儿 | 女 | 1989-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75 | 徐晓 | 女 | 1987-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76 | 莫晓文 | 女 | 1967-3 | 正高级 |
| 教学 | 其他 |
|
77 | 戴伟 | 男 | 1981-2 | 正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78 | 温泉 | 男 | 1982-9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79 | 李林 | 男 | 1983-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80 | 刘玲玲 | 女 | 1979-5 | 正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81 | 潘永华 | 男 | 1971-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82 | 梁文珍 | 女 | 1984-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83 | 刘海嘉 | 女 | 1989-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84 | 李静 | 女 | 1978-12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85 | 李凌燕 | 女 | 1988-1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86 | 邱阳 | 男 | 1981-11 | 其他 |
| 教学 | 学士 |
|
87 | 马坚峰 | 男 | 1987-11 | 中级 |
| 教学 | 其他 |
|
88 | 张云龙 | 男 | 1986-7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89 | 刘畅瑞 | 男 | 1989-1 | 中级 |
| 教学 | 其他 |
|
90 | 杜益兴 | 男 | 1986-10 | 中级 |
| 教学 | 其他 |
|
91 | 于涛 | 女 | 1984-8 | 中级 |
| 教学 | 博士 |
|
92 | 贾阿龙 | 男 | 1990-10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93 | 丁凡 | 男 | 1985-10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94 | 仵威 | 男 | 1985-10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95 | 凌晨 | 男 | 1990-10 | 副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96 | 石峰 | 女 | 1983-12 | 中级 |
| 教学 | 博士 |
|
97 | 蒙丽妃 | 女 | 1987.06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98 | 李志雄 | 男 | 1966-12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99 | 姚冰 | 女 | 1965-10 | 正高级 |
| 教学 | 其他 |
|
100 | 楚卓 | 女 | 1979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01 | 杨清强 | 男 | 1967-09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02 | 莫军生 | 男 | 1963-11 | 正高级 |
| 教学 | 其他 |
|
103 | 曾彤 | 女 | 1968-11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04 | 杨旭 | 女 | 1970-11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05 | 韦巧慧 | 女 | 1976-09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06 | 胡芸菲 | 女 | 1975-06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07 | 卢艳 | 女 | 1980-05 | 中级 |
| 教学 | 学硕士 |
|
108 | 裘伟 | 男 | 1978-10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09 | 蔡恒 | 男 | 1982-07 | 中级 |
| 教学 | 学硕士 |
|
110 | 李阳阳 | 女 | 1980-03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11 | 廖霞 | 女 | 1970-07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12 | 郭剑华 | 男 | 1979-05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13 | 郭鲁新 | 男 | 1975-04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14 | 唐忠新 | 男 | 1967-03 | 正高级 |
| 教授 | 硕士 |
|
115 | 王利娟 | 女 | 1974-1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16 | 刘伟 | 男 | 1974-06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17 | 潮阳 | 男 | 1978-07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18 | 赵意明 | 男 | 1962-03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19 | 李俊 | 女 | 1968-07 | 正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20 | 黄筱明 | 女 | 1963-05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21 | 徐一菲 | 女 | 1968-03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22 | 王弦 | 女 | 1976-06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23 | 肖丹丹 | 女 | 1978-05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24 | 邓敏 | 女 | 1978-03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25 | 诸葛若琰 | 女 | 1977-12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26 | 白云 | 女 | 1980-07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27 | 崔静瑶 | 女 | 1981-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28 | 李晶 | 男 | 1981-04 | 副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129 | 莫恭莲 | 女 | 1976-05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30 | 江唯 | 女 | 1979-01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31 | 王蕾 | 女 | 1968-07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32 | 周国文 | 男 | 1968-1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33 | 杨东 | 男 | 1973-11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34 | 潘星宏 | 男 | 1981-11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35 | 蔡侃 | 男 | 1969-09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36 | 魏石成 | 男 | 1972-11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37 | 潘璇 | 女 | 1974-10 | 副高级 |
| 教学 | 学士 |
|
138 | 郭鹏 | 女 | 1977-10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0 | 陆夏 | 女 | 1981-06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1 | 刘书娟 | 女 | 1983-11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2 | 郑毓莉 | 女 | 1974.02 | 初级 |
| 教学 | 学士 |
|
143 | 韦娜 | 女 | 1962.12 | 正高级 |
| 教学 | 其他 |
|
144 | 韦慧梅 | 女 | 1976.10 | 副高级 |
| 教学 | 其他 |
|
145 | 罗静 | 女 | 1985.1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6 | 陈晓葇 | 女 | 1985.09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7 | 张小梅 | 女 | 1974.0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8 | 韩笑 | 女 | 1985.08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49 | 冀海旋 | 女 | 1979.0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50 | 路明 | 男 | 1985.06 | 中级 |
| 教学 | 学士 |
|
151 | 胡郢 | 男 | 1987.01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52 | 陆慧婷 | 女 | 1983.01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53 | 支桂衡 | 男 | 1983.10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54 | 金书妍 | 女 | 1992.03 | 其他 |
| 教学 | 硕士 |
|
155 | 刘雯 | 女 | 1988.09 | 其他 |
| 教学 | 硕士 |
|
156 | 邓光辉 | 女 | 1987.02 | 其他 |
| 教学 | 硕士 |
|
157 | 丁婧 | 女 | 1989.12 | 中级 |
| 教学 | 硕士 |
|
158 | 周泱 | 女 | 1979.11 | 其他 |
| 教学 | 博士 |
|
159 | 汤则铭 | 男 | 1989.03 | 中级 |
| 教学 | 博士 |
|
160 | 闵少薇 | 女 | 1990.03 | 中级 |
| 教学 | 博士 |
|
161 | 侯君 | 女 | 1994.04 | 其他 |
| 教学 | 硕士 |
|
162 | 楚卓 | 女 | 1979.02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63 | 肖文朴 | 男 | 1978.05 | 副高级 |
| 教学 | 硕士 |
|
164 | 漆明镜 | 女 | 1982.07 | 副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165 | 吴宁华 | 女 | 1970.02 | 正高级 |
| 教学 | 博士 |
|
166 | 薛莉山 | 女 | 1985.02 | 其他 |
| 教学 | 博士 |
|
167 | 孙鑫 | 女 | 1989.02 | 其他 |
| 教学 | 其他 |
|
168 | 戴贞贞 | 女 | 1986.10 | 其他 |
| 教学 | 学士 |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它,从事研究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为研究。(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它,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文革”前毕业的研究生统计为硕士,“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统计为学士。(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无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1 | 无 |
|
|
|
|
|
|
|
注:(1)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和其他”两种类型。(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2016年12月31日前没有成立的可以不填)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1 | 侯道辉 | 男 | 1963 | 正高级 | 主任委员 | 中国 | 广西艺术学院 | 校内专家 | 2 |
2 | 姚冰 | 女 | 1965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广西艺术学院 | 校内专家 | 2 |
3 | 蔡央 | 男 | 1964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广西艺术学院 | 校内专家 | 2 |
4 | 吴霜 | 女 | 1973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广西艺术学院 | 校内专家 | 2 |
5 | 莫晓文 | 女 | 1967 | 正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广西艺术学院 | 校内专家 | 2 |
6 | 潘林紫 | 女 | 1978 | 副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广西艺术学院 | 校内专家 | 2 |
7 | 吕军辉 | 男 | 1972 | 副高级 | 委员 | 中国 | 广西艺术学院 | 校内专家 | 2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
专业名称 | 年级 | |||
1 |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 | 2017 | 29 | 8352 |
2 |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 | 2018 | 33 | 8496 |
3 |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 | 2019 | 41 | 10112 |
4 |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 | 2020 | 40 | 9896 |
5 | 录音艺术 | 2017 | 24 | 8640 |
6 | 录音艺术 | 2018 | 26 | 8640 |
7 | 录音艺术 | 2019 | 24 | 8640 |
8 | 录音艺术 | 2020 | 30 | 9056 |
9 | 音乐理论 | 2017 | 25 | 7209 |
10 | 音乐理论 | 2018 | 29 | 9136 |
11 | 音乐理论 | 2019 | 30 | 10030 |
12 | 音乐理论 | 2020 | 30 | 10030 |
13 | 音乐表演(演唱方向) | 2017 | 39 | 11040 |
14 | 音乐表演(演唱方向) | 2018 | 51 | 11040 |
15 | 音乐表演(演唱方向) | 2019 | 56 | 11060 |
16 | 音乐表演(演唱方向) | 2020 | 55 | 11060 |
17 | 音乐表演(管弦) | 2017 | 65 | 37008 |
18 | 音乐表演(管弦) | 2018 | 71 | 37296 |
19 | 音乐表演(管弦) | 2019 | 74 | 37386 |
20 | 音乐表演(管弦) | 2020 | 79 | 38296 |
21 | 音乐与舞蹈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49 | 6615 |
22 | 音乐与舞蹈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2018 | 41 | 6332 |
23 | 音乐学(音乐教育) | 2017 | 238 | 11040 |
24 | 音乐学(音乐教育) | 2018 | 238 | 11040 |
25 | 音乐学(音乐教育) | 2019 | 238 | 11040 |
26 | 音乐学(音乐教育) | 2020 | 238 | 11040 |
27 | 表演(歌舞表演) | 2017 | 60 | 2520 |
28 | 表演(歌舞表演) | 2018 | 60 | 2520 |
29 | 表演(歌舞表演) | 2019 | 60 | 2520 |
30 | 表演(歌舞表演) | 2020 | 60 | 2520 |
31 | 演奏键盘 | 2017 | 29 | 5832 |
32 | 演奏键盘 | 2018 | 35 | 6615 |
33 | 演奏键盘 | 2019 | 42 | 7265 |
34 | 演奏键盘 | 2020 | 40 | 7053 |
35 | 音乐表演(民乐) | 2017 | 38 | 6023 |
36 | 音乐表演(民乐) | 2018 | 35 | 5832 |
37 | 音乐表演(民乐) | 2019 | 47 | 7646 |
38 | 音乐表演(民乐) | 2020 | 45 | 7523 |
39 | 音乐学中美 | 2017 | 49 | 6615 |
40 | 音乐学中美 | 2018 | 44 | 6353 |
41 | 音乐学中美 | 2019 | 49 | 6615 |
42 | 音乐学中美 | 2020 | 40 | 6229 |
43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2017 | 16 | 2563 |
44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2018 | 15 | 2376 |
45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2019 | 17 | 2712 |
46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2020 | 19 | 2953 |
47 | 民族音乐 | 2017 | 55 | 5522 |
48 | 民族音乐 | 2018 | 62 | 5832 |
49 | 民族音乐 | 2019 | 50 | 5032 |
50 | 民族音乐 | 2020 | 50 | 5032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 11个 |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 16个 |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22门 |
实验教材总数 | 17种 |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 2种 |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 68人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40篇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0项 |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广西民间艺术工作坊研究 生案例教学与实践研究 | 桂学位[2020]9号 | 楚卓 | 贾悍、蒋代力、滕玉梅、蒋贵萍、陈坤鹏、周之尧、.李娟、商进、 冯楠洋、鲁松、罗梓涛 | 2018.06-2020.06 | 3 | A |
2 | 中国大提琴室内乐创编教学与实践 | 2020JGY14 | 沈沛 | 吕军辉、高武 | 2020.06-2022.06 | 0.6 | A |
3 | 意大利歌剧唱法技巧在广西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 2020JGY12 | 刘畅瑞 |
| 2020.03-2022.03 | 1 | A |
4 | 高师键盘乐器多元化特色教学模的研究与实践 | 桂教高教【2018】32号 | 邓敏 | 曾娇琳、郭鹏、崔静瑶、梁旻昱、李俊、江唯、潘星宏、邓毅志、赵钰 | 2018.06 -2020.06 | 1 | A |
5 | 中国-东盟音乐民族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JGY2020130 | 凌晨 | 楚卓、蒋燮、于涛 | 2020.03-2022.03 | 3 | A |
6 | 经典诗词诵读与声乐表演专业互促融合的实践教学研究 | 桂教高教[2018]32号 | 刘海燕 | 曾彤、曹可欣、邹延葆、李凌燕 | 2018.06 -2020.06 | 1 | A |
7 | “互联网+”模式对小提琴实践教学的影响与改革研究 | 广西政发[2018]120号 | 陆斌 | 梁寒琰、王俊伟、黄鹏 | 2018.06 -2020.06 | 1 | A |
8 | 专业钢琴教育视野9下对英国皇家音乐考级教学法的研究和改革实践 | 广西政发[2018]120号 | 梁旻昱 | 戴丽霞、赵宇、邓敏、曾娇琳、毕丽君、崔静瑶、邓毅志、韦佳佳、丁婧、秦扬帆 | 2018.06 -2020.06 | 1 | A |
10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 广西政发[2018]120号 | 丁铃 | 吕军辉、邱玉兰、吴丽云、高宇、邱阳、卓静 | 2018.06 -2020.06 | 0.5 | A |
11 | 中国小提琴作品教学探索研究 | 广西政发[2018]120号 | 梁寒琰 | 刘玲玲、王俊伟、陆斌、邱玉兰、张艾华 | 2018.06 -2020.06 | 0.5 | A |
12 | “美丽南方·广西故事”系列歌曲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研究 | 广西政发[2018]120号 | 张欣 | 危瑛、谢斌、刘璐、龚小平 | 2018.06 -2020.06 | 0.5 | A |
13 | 高校少数民族音乐生文化自信与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 广西政发[2018]120号 | 潘永华 | 夏鸿雁、莫晓文、李林、陈玉婷、梁文珍 | 2018.06 -2020.06 | 0.5 | A |
14 | 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与教学研究 | 广西政发[2018]120号 | 陈雪 | 刘璐、资静、李阳阳、胡郢、邹延葆 | 2018.06 -2020.06 | 0.5 | A |
15 | 广西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评论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桂教高教〔2019〕38号 | 杨柳成 | 潘林紫、蒋燮、华伟、漆明镜 | 2019.07 -2021.12 | 2 | A |
16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工尺谱常识>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GY2019127) | 广西政发[2019]50号 | 于涛 | 蒋燮、凌晨 | 2019.01 -2020.12 | 3 | A |
17 | “中国-东盟音乐民族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广西政发[2019]371号 | 凌晨 | 楚卓、蒋燮、于涛 | 2019.12 -2021.12 | 3 | A |
18 | 音乐录音的后期制作 | 2012JGY17 | 华伟 | 陆彬、蔡侃、李勋、陆健锋 | 2020.11-2022.11 | 3 | A |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它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走在山水间 | 2018-A-02-(009)-0258 | 邱玉兰 | 赵宇 | 2018.03 -2020.03 | 15 | 国家级 |
2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
| 梁寒琰 | 张艾华、张宇晴、范文慈 | 2018.03-2020.03 | 18 | 国家级 |
3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项目“桂林抗战音乐编年史(1937-1944)” | 无 | 李莉 |
| 2016.12-2020.12 | 10 | 省部级 |
4 |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应用” |
| 吴霜 |
| 2020.06-2023.06 | 3 | 省部级 |
5 | 民族打击乐艺术传承与多样化表演形式的应用研究 | 2020KY11021 | 吴俊菲 | 蔡央、岳书明、韦佳佳、戴伟 | 2020.01—2021.12 | 1.5 | 省部级 |
6 | 东南亚当代作曲家及其作品研究 | 2020PY030 | 杨柳成 | 罗伟伦、漆明镜、叶少飞 | 2020.06-2021.06 | 0.3 | 省部级 |
7 | 钢琴组曲《歌海恋歌》 | CZ202016 | 丁铃 |
| 2017.07-2021.06 | 2 | 省部级 |
8 | 西方钢琴技术在广西民族音乐中的运用 | YB202004 | 詹乐 | 侯忆晧、毕丽君、刘沙、倪宇新 | 2020.07-2021.07 | 1 | 省部级 |
9 | 现代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广西民歌元素分析及比较研究 | 2020PY011 | 薛莉山 |
| 2020.06-2021.06 | 0.3 | 省部级 |
10 | 探讨以西方音乐形式结合广西传统民族音乐(声乐)——管弦重奏 | YB202001 | 彭兆强 | 吕军辉、沈沛、刘洋、曹天 | 2020.07-2021.07 | 1 | 省部级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1 | 一种用于小提琴音质调节的双向调弦微调装置 | ZL 2019 2 1813069.0 | 中国 | 梁寒琰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 完成 |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它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它。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它。(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类型
| 类别 |
1 | 广东海陆丰客家人节日音乐文化生活考察研究——以广东陆河县罗氏宗族春节祭祖为例 | 蒋燮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20 | 国内重要刊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 |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 凌晨 | 中国音乐 | 2020 | 国内重要刊物 | 独立完成 |
3 | 《<白石道人歌曲研究>谱字考释方法探微》 | 于涛 | 歌海 | 2020 | 国内重要刊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4 | 《“山歌社”对民族化和声的影响——以谢功成、王震亚理论与创作为例》 | 于涛 | 八音和鸣——广西区域音乐艺术理论研究 | 2020 | 国内重要刊物 | 独立完成 |
5 | 十二音序列中的对称轴与和弦结构--以韦伯恩《第一号康塔塔》(op.29)第一乐章为例 | 王晓宁 | 《八音和鸣》广西教育出版社 | 2020-12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6 | 广西民族风格意识在作曲专业研究生创作教学中的培养实践。 | 吕军辉 | 《八音和鸣》广西教育出版社 | 2020-12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7 | 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记中国-东盟音乐周客席音乐家高韦杰、高平教授 | 丁铃 | 《八音和鸣》广西教育出版社 | 2020-12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8 | 论吴伯超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 | 邱玉兰 | 《八音和鸣》广西教育出版社 | 2020-12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9 | 苗族、侗族音乐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 吴丽云 | 《八音和鸣》广西教育出版社 | 2020-12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0 |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与意义 | 高宇 | 《八音和鸣》广西教育出版社 | 2020-12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1 | 开拓视野 绽放精彩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第二届学术周评述 | 石峰 | 《歌海》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2 | 《越南歌筹曲调和中国古诗词歌曲之间的比较》 | 高宇 | 《戏剧之家》 | 2020-1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3 | 《探析中国现代小提琴作品的风格以及演奏特征》 | 黄鹏 | 视界观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4 | 《广西室内乐重奏作品民族化创作探析——以室内乐七重奏《青山不断歌不断》为例》 | 梁寒琰 | 艺术教育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5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研究》 | 梁寒琰 | 歌海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6 | 《中国小提琴作品教学探索研究》 | 梁寒琰 | 歌海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7 | 《“音乐艺术分层理念”关注下的传统音乐遗产保护研究——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 温泉 | 《水利水电技术》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8 |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润腔技艺研究——兼论广西壮族侗族苗族彝族的音乐审美趣》 | 温泉 | 《歌海》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19 | 《广西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析论》 | 温泉 | 《民族音乐》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0 |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 李松坤 | 艺术家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1 | 论民族钢琴改编曲的教学价值与应用 | 李松坤 | 科教文汇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2 | 西方幻想曲的行成与发展 | 李松坤 | 艺术评鉴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3 | 简析高校古典打击乐器的教学重点及方法 | 吴俊菲 | 大观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4 | 越南歌筹曲调和中国古诗词歌曲之间的比较 | 高宇 | 戏剧之家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5 | 不同文化和教育机制中发展的中越音乐教育——以广西艺术学院越南流行演唱专业学生教育为例 | 陈艳 | 北方音乐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6 | 经典诗词诵读与声乐表演专业互促融合的实践教学研究 | 刘海燕 | 当代音乐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7 | 谈歌剧表演课教学中音乐内涵与人物塑造的结合 | 马兴智 | 歌海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8 |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 刘璐 | 艺术家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29 | 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在教学中实践与意义 | 资静 | 大众文艺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0 | 浅谈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中陕北民歌元素的运用 | 张云龙 | 文艺生活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1 | 《七音六律奉五声 诗词曲赋歌千秋》一一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教学实践研究》 | 董平文、杨旭 | 《教育学·教师教育论坛》 | 2020 | 中文专著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32 | 《情感教育在古筝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王岚岚 | 艺术教育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3 | 中国与东盟各国筝类乐器的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筝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 王莉萍 | 中国文艺家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4 | 弘扬民族文化视阈下的传统弹拨乐演奏与教学——评《中国传统弹拨乐演奏与艺术风格探究》 | 陈黎清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5 |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中职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 陈黎清 | 课程教育研究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6 |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 陈黎清 | 课程教育研究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7 | 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 陈黎清 | 黄河之声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8 | 刘德海先生琵琶演奏技巧的革命性创新研究 | 舒芳 | 中国文字家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39 | 古韵新声——试论琵琶演奏技巧的现代创新 | 舒芳 | 大众文艺 | 2020 | 中文专著 | 独立完成 |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并在类型栏中标明。单位为篇或册。(2)国外刊物:指在国外正式期刊发表的原始学术论文,国际会议一般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3)国内重要刊物: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 (http://www.las.ac.cn), 同时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4)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6)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 仪器设 备名称 | 自制或 改装 |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
1 | 无 |
|
|
|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 数量 |
国内会议论文数 | 篇 |
国际会议论文数 | 篇 |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 54篇 |
省部委奖数 | 22项 |
其它奖数 | 26项 |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以外的其它国内刊物,只填报原始论文。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 https//metc.gxau.edu.cn/ | |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 71206人次 | |
信息化资源总量 | 45Mb | |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 14Mb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0项 | |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 姓名 | 华伟 |
移动电话 | 18978901288 | |
电子邮箱 | 450278120@qq.com |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
|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 0人次 |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参加人数 | 时间 | 类型 |
1 | 2020第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 | 广西艺术学院 | 叶小纲 | 2000 | 2020年12月 | 区域性 |
2 | 2020中国—东盟音乐周首场高峰论坛 | 广西艺术学院 | 叶小纲 | 500 | 2020年12月 | 区域性 |
3 | 2020第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第三届当代音乐评论比赛决赛 | 广西艺术学院 | 钟峻程 | 500 | 2020年12月 | 区域性 |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大会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1 | 《中国—东盟背景下印尼甘美兰音乐在广西的研习》 | 楚卓 | 2020中国—东盟音乐周高峰论坛 | 2020.12 | 南宁·广西艺术学院 |
2 | 《中越壮岱族群对歌研究的阐释与自证》 | 楚卓 | “南方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中心学科建设研讨会” | 2020.11 | 南宁·广西艺术学院 |
3 | 《桂越沿边天琴的本源形貌探析》 | 楚卓 | 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 | 2020.10 | 南宁·广西艺术学院 |
4 | 区域文化视阈下岭南少数民族歌乐的形态解读 | 吴霜 | 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 | 2020.10 | 南宁·广西艺术学院 |
5 | 客韵悠长: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 | 蒋燮 | 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 | 2020.10 | 南宁·广西艺术学院 |
6 | 全国选播免费参加的歌剧演修班 | 仵威 | 殷秀梅、戴玉强苏州首届歌剧演修班 | 2020.8月7日至8月28日 | 苏州保利大剧院 |
7 | 《改良·教育·节庆:广西京族独弦琴新传统的成长》 | 陈坤鹏 | 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 | 2020.10.22-24 | 广西艺术学院 |
8 | 《面试》音乐剧展演 | 刘述贵 | 赴深圳保利剧院观摩《面试》音乐剧展演 | 2020年11月6日 | 深圳保利剧院 |
9 | 华伟应邀在中国无锡声音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发表了《少数民族地区录音艺术专业的发展思路》主题演讲 | 华伟 | 中国无锡声音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讨会 | 2020年10月6日 | 江苏无锡 |
10 | 广州大学音乐学术周云端讲座《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 | 马兴智 | 讲座 | 2020年6月29日 | 南宁 |
11 | 中国民族歌剧片段音乐会暨中国民族歌剧表演创作与分析高级论坛 | 张云龙 | 中国民族歌剧的盘整与回归 | 2020年10月14日 | 山西大剧院 |
12 | 邀约演出活动,应邀演出作品《山里的苗寨》 | 钟峻程 | 首届杭州现代音乐节 | 2020年9月24日-28日 | 杭州 |
13 | 我的第四交响曲《新生命》 | 钟峻程 | 第16届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暨学术系列活动 | 2020.11.24 |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创作教学化试验基地 |
14 | 二元对立--音乐评论的另一种思维 | 王晓宁 | 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八届年会 | 2020.12.12-13 | 湖南师范大学 |
15 | 钢琴演奏与教学 | 薛莉山 |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届钢琴艺术节 | 2020年10月23日 | 新疆克拉玛依市 |
16 | 广西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评论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杨柳成 | 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八届年会 | 2020.12.12-13 | 湖南师范大学 |
17 | 中国区域音乐史的研究历程、理论与方法 | 李莉 | 中国音乐史专家论坛 暨中国音乐史学百年学术研讨会 | 2020年11月28日 | 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
18 | 中国区域音乐史的研究历程、理论与方法 | 李莉 | 第一届安徽省音乐与舞蹈学学术高峰论坛 | 2020年12月9日 | 安徽艺术学院 |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 竞赛名称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广西高校钢琴大赛 | 575 | 谢斌 | 副教授 | 2020.11.13-11.15 | 16 |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 活动开展时间 | 参加人数 | 活动报道网址 |
1 | 2020年11月26日 | 200 | https://mp.weixin.qq.com/s/kWbTyeWPfe7s8reHWX51Fg https://mp.weixin.qq.com/s/480CYy5FjPRabR-gcGy73w https://mp.weixin.qq.com/s/ekPcLLk-nNGR2G9bM7KTqg《壮音语宝—壮语特色音频资源库》项目系列讲座与展演活动 |
2 | 2020年12月19日晚 | 2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55051广西风格的现代木管乐器创作与演奏实践创新团队结题音乐会成功举行 |
3 | 2020年6月22日晚 | 5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59797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四幕歌剧《大汉海路》顺利展演 |
4 | 2020年8月28日、29日 | 15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0677音乐学院师生参演彩调剧《新刘三姐》修改提升版演出圆满成功 |
5 | 2020年8月27日 | 15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0674音乐学院录音艺术系学生荣获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多个奖项 |
6 | 2020年9月14日 | 8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0903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合奏课中的运用与实践结题音乐会成功举办 |
7 | 2020年9月11日 | 2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0822民乐系师生开展新学期科研与实践活动 |
8 | 2020年9月24日至28日 | 2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2466中国-东盟音乐周艺术总监钟峻程教授应邀参加首届杭州现代音乐节 |
9 | 2020年10月5、6日 | 3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2815音乐学院师生参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赴上海展演圆满成功 |
10 | 2020年10月27日、28日晚 | 15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4518音乐学院录音艺术系师生全力以赴为《血色湘江》留声久传 |
11 | 2020年11月6日晚 | 4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4711音乐学院管弦系马坚峰、徐晓老师“单︱双”音乐会精彩上演 |
12 | 11月18日晚8点 | 4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5139“歌声里的中国”——声乐艺术思政课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成功举行 |
13 | 2020年11月01日20:00 | 8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4512“艺韵百年”——音乐学院马兴智、邓毅志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行 |
14 | 2020年11月21日晚8点 | 4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52512020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生新作品音乐会成功举行 |
15 | 2020年12月17日 | 400 | https://yyxy.gxau.edu.cn/zxlb/xydt/content_267025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教授莅临音乐学院讲学 |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单位名称 | 起止时间 |
1 |
|
|
|
|
|
注:进修人员单位名称填写学校,起止时间以正式文件为准。
7.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无 |
|
|
|
|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450人次 |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
伤 | 亡 | |
无 | 无 |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